▲資料圖:哈佛大學的一處校門。圖/新華社


據(jù)央視新聞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并命令該校現(xiàn)有的國際學生轉學,否則將失去其合法身份。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致信哈佛大學,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即日起被撤銷。信中表示,此次認證撤銷將使哈佛大學在2025-2026學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類或J類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學生。此外,現(xiàn)有持F類或J類非移民身份的學生必須轉學至其他高校,否則將無法維持其非移民身份。


諾姆為這一決定辯解道,這一行動向哈佛大學和所有希望享受招收外國學生特權的大學發(fā)出明確信號,即特朗普政府將執(zhí)法嚴格,根除社會和校園中的反美主義和反猶太主義。


根據(jù)哈佛大學記錄,該校目前有近6800名國際學生,來自14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約占全校學生總數(shù)的27%,加上訪問學者,人數(shù)近萬。美國國土安全部此番再下狠手,標志著特朗普政府與美國精英高校的沖突達到了前所未見的高度。


特朗普的目的和哈佛的底氣


今年1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對多所美國頂級高校發(fā)出威脅,聲稱如果校方不根除所謂的反猶主義,以及廢除高校向少數(shù)族裔傾斜的多元化政策,將面臨削減資金的后果。


4月11日,特朗普政府致信哈佛大學,要求學校進行“有意義的治理改革與重組”,包括削弱學生和教職員工在校務中的權力,改革國際學生的招生流程,避免錄取敵視美國價值觀和制度的學生,關閉所有和“多元化、公平與包容”相關項目等,被哈佛大學拒絕。


4月1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凍結對哈佛大學總額為22億美元的多年期撥款,以及6000萬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項。之后,哈佛大學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指控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凍結聯(lián)邦資金操縱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


4月16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就曾威脅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質。5月13日,特朗普政府的8個聯(lián)邦機構又凍結了給哈佛大學的4.5億美元撥款,為此,哈佛大學向法院提交了新的訴訟請求。


哈佛大學之所以敢硬懟特朗普政府,自有其底氣。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最知名也最富有的高校之一。截至2024財年,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總額達到532億美元,居全球高校之首。此外,哈佛大學還擁有價值不菲的黃金地段土地。


而特朗普政府之所以盯著哈佛大學不放,是因為如果拿下這塊“高地”,就能在“左傾”的美國高校順利推行“另類右翼”政治文化,改造美國高?;?,培養(yǎng)符合美國右翼價值的一代新人。


這是特朗普政府的目的所在,所以其數(shù)次向哈佛大學等常青藤高校下手。


▲資料圖: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圖/新華社


常青藤高校的開源節(jié)流


目前,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大學的一系列動作,給哈佛大學帶來的最大挑戰(zhàn),是國際生的去向和財政問題。


有學生稱,正在考慮轉學到加拿大或歐洲的大學繼續(xù)學業(yè)。唯一的好消息是,哈佛大學國際生的轉學申請通常很受歡迎。


更大的麻煩是流動性問題。據(jù)估算,哈佛大學一年的經費支出約50億-6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前后凍結的26億美元撥款,已對哈佛大學產生影響。


盡管哈佛大學坐擁巨額捐贈資金,但其中的許多錢不能隨意使用,捐贈者一般會要求限制用途。哈佛大學的“活錢”主要來自捐贈資金基金的投資。


哈佛大學財報顯示,其捐贈資金基金的投資并不保守,其中40%投資了風險較高的私募股權領域。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哈佛大學在私募股權等非流動性資產上的未繳付投資承諾高達124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這些錢可能被催繳。


現(xiàn)在,哈佛大學又面臨特朗普政府的追殺。這要求哈佛大學既要有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資金,還要留出足夠的錢用于兌現(xiàn)投資承諾。有報道稱,哈佛大學捐贈基金管理公司正計劃出售價值約10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組合。這可能是哈佛大學的應對動作之一。


同樣的挑戰(zhàn)也出現(xiàn)在其他常青藤高校。有報道稱,耶魯大學已宣布削減教師加薪、教職員工招聘、校園建設和其他非工資支出,并計劃出售數(shù)十億美元的私募股權。此外,哥倫比亞大學也宣布了開源節(jié)流措施。


哈佛大學的司法起訴,可能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才能出結果。現(xiàn)在,能否優(yōu)化投資結構,已成其能否擋住特朗普政府追殺重中之重。


這意味著,哈佛大學不僅需要應對當前運營的現(xiàn)金需求,還需要預留大量資金,以滿足未來可能的資本催繳——這筆巨額的潛在負債,無疑增加了其尋求流動性的緊迫性,也將進一步降低哈佛大學的聲譽。


哈佛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行為“非法”,表示將“全力致力于保持哈佛大學接待國際學生和學者的能力,這些學生和學者來自140多個國家,為哈佛大學乃至整個國家?guī)砹司薮蟮呢敻弧!?/p>


典型的“雙重人格”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諾姆致哈佛大學的信中,他不僅提到,停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格的原因是哈佛大學有“反美、反猶文化”,還表示哈佛大學與中國有合作。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就要求哈佛大學提交從國外獲得資金的記錄。包括每一項外國來源的禮物、補助金和合約中所有已知參與方的身份,同時還要求提供哈佛大學與外國政府或個人之間的所有電子郵件、文字和合約。美國教育部長辯稱,此舉旨在“確保哈佛大學沒有被外國實體操縱或為其效力”。


5月1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又致信哈佛大學,要求學校在對外交往中保持透明度,并承擔相應責任。信中專門提到了哈佛大學與中國多所高校的合作。


從這些操作手段來看,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大學等美國知名高校的動作,是典型的“雙重人格”做法:一方面,對于用空前干預手法把哈佛大學等高校納入特朗普的政治文化軌道極為自信;另一方面,對于哈佛大學等高校正常的對外交往又極不自信,生怕這些高?!百u國”。


這種特征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大國競爭格局中的不自信,與特朗普發(fā)動關稅戰(zhàn)前后的心理變化是一樣的。發(fā)動關稅戰(zhàn)時,其自信滿滿稱美國將得到“解放”,但美國商務部長5月21日在一場活動上坦言,特朗普對美國企業(yè)因關稅受到的沖擊感到“糟心”。


眾所周知,吸引國際人才曾是美國保持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奧秘之一。但今年以來,在特朗普制造的寒蟬效應影響下,美國學界很多人已不敢輕易與中國學者進行學術合作,公立大學的學術活動也面臨更嚴格的監(jiān)管。


如今,又對私立高校國際生下手,特朗普的貿易單邊主義已蔓延到了學界,發(fā)展出了充滿寒霜的學術單邊主義。照此下去,能產出什么樣的學術成果,國際生又能學到什么?這是在美國的百萬國際生和原本考慮到美國就學的學生,需要好好想想的問題。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