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央視新聞消息,當?shù)貢r間8月16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表示,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將于8月18日訪美,并與其會晤。自今年2月在白宮與特朗普會面后,澤連斯基將再次前往美國。


此次訪美緊隨8月15日阿拉斯加美俄首腦會晤,可以被視為烏克蘭在被“排除”出安克雷奇會談后的一次外交回歸。


△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臺發(fā)帖稱,澤連斯基將于8月18日下午到訪白宮。


阿拉斯加峰會的缺席與回應


在阿拉斯加會晤中,特朗普與普京長談近三小時,并未達成實質(zhì)性停火協(xié)議。更引外界關注的是,烏克蘭在這場會晤中完全缺席。輿論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在烏克蘭缺席的情況下討論烏克蘭命運”。因此,澤連斯基即將訪問華盛頓,被解讀為對阿拉斯加峰會的直接回應。


正如有評論指出:“如果烏克蘭自己不出現(xiàn)在桌邊,就只能淪為桌上的籌碼?!贝舜卧L美顯然旨在扭轉這一局面。


△《衛(wèi)報》分析,沒有烏克蘭參與談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解決,并稱阿拉斯加會晤更像是一次“公共關系式勝利”,缺乏實質(zhì)意義。


三方機制的初步醞釀


據(jù)披露,阿拉斯加會晤結束后,特朗普與澤連斯基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通話,雙方討論了推動美、俄、烏三方直接會談的可能性。澤連斯基公開表態(tài)支持這一構想,強調(diào)“關鍵問題應在領導人層面討論”。


因此,8月18日的華盛頓會晤,不僅是一次雙邊接觸,更可能成為未來三方機制的鋪墊。美國輿論認為,如果能在這次會晤中勾勒出三方會談的議程,將是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最具實質(zhì)意義的外交進展。


△路透社報道,阿拉斯加峰會結束后,特朗普曾與澤連斯基進行了“長達90分鐘、內(nèi)容實質(zhì)”的通話。


“停火協(xié)議”還是“和平協(xié)議”?


特朗普在阿拉斯加會晤后表示,他傾向于尋求一份“全面和平協(xié)議”,而非僅僅“臨時?;稹?。輿論分析,這一思路意在通過“大框架”一次性解決問題,但也可能造成和平遲遲難以落地。


相比之下,澤連斯基希望先推動?;穑宰柚垢嗥矫駛?,再在此基礎上展開長期安排?;蛟S18日的華盛頓會晤,可以通過討論更加明確未來走向:是追求遠期制度設計,還是著眼近期盡快止戰(zhàn)。


△《時代周刊》報道指出,特朗普在阿拉斯加峰會未達成?;饏f(xié)議后,轉而支持達成“全面和平協(xié)議”而非短期?;穑摿鰳酥局婪秸邇?yōu)先“整體解決”,與烏克蘭和歐洲盟友希望先實現(xiàn)“立即?;稹钡牟呗孕纬甚r明對比。


歐洲盟友的擔憂


阿拉斯加峰會后,法國、德國及歐盟均表達了對美俄“繞過烏克蘭與歐洲”的憂慮。歐洲媒體表示,如果美俄溝通形成雙邊主導格局,歐洲在安全議題上將被邊緣化。澤連斯基此行不僅是對美外交,更是在向歐洲盟友傳遞信號:烏克蘭仍在積極塑造自己的外交位置,不會放棄話語權。


澤連斯基即將訪美,既是象征,也是務實。其象征性在于,烏克蘭不再缺席;務實意義則在于,爭取把“全面和平”設想轉化為“立即止戰(zhàn)”的現(xiàn)實步驟。輿論普遍強調(diào),“關于烏克蘭的一切,必須有烏克蘭”。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就不會有真正的和平。18日的美烏會晤,將是檢驗這句話能否落實的關鍵時刻。(央視記者 武衛(wèi)紅)


編輯 李憶林子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