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股市漲得這么好,我最近調整了投資策略,把到期的存款資金買了含權的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家住北京的投資者張揚(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銀行存款利率越來越低,所以她停止了此前購買定期存款的計劃,并布局股市。


像張揚一樣將資金投入股市的投資者并不少見。多位受訪的投資者均表示,他們已經或正在布局資本市場,相較于曾經炙手可熱的銀行存款,他們如今更傾向于通過理財、基金、股票進行投資。


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統(tǒng)計數據也顯示這輪存款“搬家”已經開始,居民存款與非銀存款蹺蹺板效應正在浮現。按央行數據計算,7月人民幣存款5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3萬億元。其中,7月非銀金融機構的存款新增2.14萬億元,但7月儲戶存款增加額則為負值。而根據Wind數據,截至8月18日收盤,上證指數60日漲幅達到11.34%,深證成指60日漲幅達到16.81%。


多位銀行業(yè)分析人士指出,資本市場活躍度提升帶動居民存款搬家與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增長明顯,銀行存款正在加速入市。


部分期限利率不及1% 銀行存款不香了


“現在銀行利率這么低,來銀行存款的人已經很少了?!币晃还煞葜沏y行理財經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今年以來,此前銀行較高收益攬儲的定期存款陸續(xù)到期,續(xù)作存款的客戶少之又少。當前不少銀行投資者已經開始更多投資含權理財、基金甚至是直接進入股市。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當前銀行存款利率仍處于下行通道,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僅在1%左右。根據融360數據,截至今年6月,銀行整存整取存款3個月期平均利率為0.949%,6個月期平均利率為1.156%,1年期平均利率為1.287%,2年期平均利率為1.372%,3年期平均利率為1.695%,5年期平均利率為1.538%。和上個月相比,3個月期下降5.5個基點,6個月期下降5.6個基點,1年期下降5.2個基點,2年期下降5.6個基點,3年期下降1.6個基點,5年期下降3.5個基點。



在銀行存款利率下行之際,資本市場迎來了上漲行情,這讓部分含權的理財產品、基金等產品的收益率直線飆升,吸引著投資者。


“我已經完全放棄在銀行做定期存款了?!奔易”本┑耐顿Y者吳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今年她趕在5月份存款利率再度下調之前做了一筆2年定期存款之后,便將其他資金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同時也開始補倉基金、投資一些股票。


吳凡向貝殼財經記者展示,她此前補倉的一只基金如今累積收益率達到了22.76%,近3個月的漲幅也達到了8.33%。這樣的收益明顯高于銀行存款。她告訴記者,雖然會逢高賣出一部分基金“落袋為安”,但她仍然看好未來股票走勢,因此未來一段時間也會逢低補倉,不讓自己在這波行情中“踏空”。


像吳凡一樣放棄繼續(xù)在銀行存款的投資者并不少見。在一些社交媒體上,跨城存款“特種兵”已經偃旗息鼓了。一位曾經的跨城存款“特種兵”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由于銀行利率過低,跨城早已“不劃算”了,所以今年以來她便停止了存款打算。目前她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為主。


據貝殼財經記者了解,隨著當前權益市場的崛起,部分含有權益資產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xù)攀升。部分銀行理財產品3個月年化收益率可達到10%以上。


銀行存款走出定期化趨勢 市場資金正在活化


曾經靠搶的銀行定期存款,如今真的“不香了”。央行近期披露的7月金融統(tǒng)計數據印證了這一點。


根據央行數據,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29.94萬億元,同比增長8.8%;M1余額111.06萬億元,同比增長5.6%。M1、M2“剪刀差”持續(xù)收窄,較去年9月高點低了6.9個百分點,總體呈現收窄態(tài)勢。


相對于包含定期存款的M2而言,M1中主要包括現金、企業(yè)和居民活期存款,以及支付寶和微信錢包等隨時可用的“活錢”。有業(yè)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M2、M1“剪刀差”明顯收窄,與經濟活躍度提升的趨勢相符,表明各項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



存款活化是指居民或企業(yè)將銀行賬戶中的定期存款轉為活期存款或直接投入資本市場(如股票、基金等)的行為。有業(yè)內人士指出,M1增長意味著活期存款在增加,這反映了社會對未來的積極預期,比如企業(yè)需要更多的活期存款以備未來可能的資本支出和重大項目投資;M1增速也和股市走勢高度相關,是前瞻性指標。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師林英奇指出,M1、M2“剪刀差”收窄、貨幣增速提升主要與“存款活化”有關,資本市場表現較好帶動居民風險偏好提升,推升資金活躍度。他預計,后續(xù)M1及M2增速有望維持較高水平,資金活化可能形成正反饋,推動通脹回升。


東海證券研究所分析師王鴻行在研報中亦指出,當前存款活化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匯率預期改變,企業(yè)結匯更為積極進而增加活期存款;化債資金到位后以企業(yè)活期存款形式留存;資本市場改善,住戶定期存款活化為住戶活期存款或非銀活期存款;中小企業(yè)賬款周期有所縮短,這有助于改善其現金流,從而增加企業(yè)活期存款。


資金入市提速 居民存款正在螞蟻搬家


央行發(fā)布的存款數據也印證了市場投資正在持續(xù)攀升:7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000億元,其中,包括了證券、信托、理財、基金等的非銀機構存款增加2.14萬億元,同比多增1.4萬億元,但儲戶存款新增量則為-1.11萬億元。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yè)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7月居民存款新增量同比多減7800億元,負增規(guī)模亦高于2020—2024年同期均值-7114億元,主要原因是月內權益市場走強的資金虹吸效應,居民存款向證券保證金存款等非銀存款轉移;同時7月核心存款“脫媒”,理財超季節(jié)性增長。


對于非銀金融機構存款的大漲,王一峰指出,季初理財等資管產品資金季節(jié)性擴容,7月股市、商品“反內卷”行情下走牛形成資金虹吸,疊加下旬非銀拆借沖量帶動存款派生,月內非銀存款出現明顯多增。累計看,1-7月非銀存款合計新增4.7萬億元,同比多增1.7萬億元,年初以來非銀機構流動性相對充裕,疊加存款“脫媒”趨勢延續(xù),居民存款與非銀存款蹺蹺板效應明顯。


此外,王鴻行亦認為,新增個人存款明顯弱于去年同期,而非銀存款明顯強于去年同期,主要是因為較好的資本市場表現觸發(fā)一定程度存款搬家效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