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海報。


角色:八路軍獨立團政委

出處:劇集《亮劍》

首播:2005年9月13日

經典臺詞:亮劍,亮出的是氣勢,是膽略,是精神。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在硝煙彌漫的華北抗日戰(zhàn)場上,一個風塵仆仆、書卷氣未脫的年輕人走進了獨立團。他不是團長李云龍那般草莽出身的悍將,而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趙剛,這位“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燕京大學走出來的學生儒將與李云龍初次相遇就被勸酒“戧火”的戲份充滿了戲劇性張力:一個是以原則與紀律至上的政委,一個是崇尚靈活與實效的團長。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在戰(zhàn)爭這個極端環(huán)境中碰撞、摩擦,最終卻熔鑄成一段鐵血情誼,共同詮釋了“亮劍精神”的多元內涵。對于電視劇《亮劍》的忠實觀眾來說,何政軍所飾演的趙政委氣質沉著冷靜、英武儒雅,書卷氣里帶著火藥味。這一角色,也成為了何政軍演藝道路上不可磨滅的里程碑之作。“做演員我們每年都要看一些劇本,有些就不太吸引你,但《亮劍》這個劇本,我們同組好幾個演員都是一口氣看完不舍得扔。在劇組我們也是沒事兒就琢磨怎么演,拍到一半的時候,李幼斌(飾演李云龍)突然和我說,老何,這個戲要火。”


趙剛的出場幾乎帶著某種隱喻——書卷氣是文明的象征,軍裝是武力的外衣,二者的結合恰如他內心的辯證統(tǒng)一。他攜帶著“五四”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譜系:理想主義、原則性、對理論的忠誠。這些特質剛開始在沖在抗戰(zhàn)第一線、打仗嗷嗷叫、作風霸氣十足的獨立團中顯得有些不合群,但這種原則性又逐漸成為這支隊伍成長為鐵軍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趙剛代表的是另一種形式的勇氣——不是在戰(zhàn)場上的沖鋒陷陣,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對原則的堅守。這種堅守需要承受孤獨、誤解甚至排斥,其艱難程度不亞于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


趙剛初到獨立團的第一場報到戲,就演出了政委原則至上紀律至上的特質。


趙剛與李云龍的關系演進是一曲雙雄會的交響樂。趙剛的“亮劍”方式與李云龍形成鮮明對比。李云龍的亮劍是外向的,是對敵人的果斷出擊;趙剛的亮劍則是內向的,是對自身信念的堅守與踐行。在軍事民主會上,他敢于堅持不同意見;在戰(zhàn)場之外,他保持讀書思考的習慣;甚至在愛情選擇上,他也體現(xiàn)出知識分子特有的浪漫與執(zhí)著。這些行為共同構成了一個革命年代知識分子的完整肖像——他們不是簡單的理想主義者,而是將理想轉化為實踐的行動者;他們不是空談理論的書生,而是在血與火中檢驗真理的戰(zhàn)士。也許世上真有無巧不成書一說,說起來,“趙剛”這一角色的原型來自八路軍129師,而129師正好是何政軍父親曾披堅執(zhí)銳的部隊?!读羷Α凡コ龊?,不善言辭的父親說了三個字“還可以”。何政軍說,“這已是極高的褒獎?!?/p>


何政軍確實沒有想過《亮劍》的影響力會這么大,在他看來,他就單純地認真努力地完成了趙剛這個角色。這些年來,他將職業(yè)演員的操守和亮劍精神謹記心中,絕不會因為趙剛一個角色的成功就故步自封,他說自己還有很多想要嘗試的角色和目標?!罢J真二字說起來容易,但真的要做到其實也需要很大的投入,我只希望能認真面對每一個角色?!蓖ㄟ^趙剛,我們看到了“亮劍精神”的另一種詮釋——它不僅是對外敵的勇敢亮劍,更是對自身信念的堅持;不僅是軍事上的果斷出擊,更是道德上的毫不妥協(xié)。趙剛用他的一生證明,真正的勇氣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有時候最艱難的亮劍不是沖向敵人,而是在漫長歲月中始終如一地堅守自己的原則與理想。


【對話】

經典都是不要命的、努力拼出來的


新京報:作為中國電視劇史上重播率最高作品之一的《亮劍》,在今年9月13日即將迎來播出二十周年,從播出至今,你看過多少次這部劇?


何政軍:我應該和大家一樣,就是電視臺播的時候我就看,但也沒有刻意把它找出來回顧,畢竟這個劇本我特別熟,并且整個拍攝的過程也記得很清楚,不管看不看都是印入腦海的。


趙剛在劇中有幾處“百步穿楊”的狙擊鏡頭,何政軍表示拍攝前進行過專業(yè)射擊訓練。


新京報:你飾演的政委,雖然平時看起來很儒雅,但真動起手來“武力充沛”,反差性很強,比如劇中你有幾場經典百步穿楊干掉日寇的鏡頭,你當初拿到劇本時,是如何看待“書生政委是個神槍手”這個設定的?劇中你端槍射擊的鏡頭很專業(yè),你是在拍攝前受過射擊特訓嗎?


何政軍:首先趙剛是個軍人,然后他才是位知識分子,兩者的特質都兼?zhèn)?,過去的軍人大多以農民出身,所以像是知識分子一樣的軍人,在部隊里并不是多數(shù)。在表達上就要將這兩者的特質注入角色,比如軍人,忠誠、紀律、血性、奉獻,知識分子則是儒雅、理性化思維同時又有批判性,所以趙剛是一個很立體的角色,這些特質在他身上交替展現(xiàn)著。至于射擊的問題,戰(zhàn)場上武器就等于軍人身體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在戰(zhàn)場上的軍人,對兵器肯定是非常熟悉了解的,你的一招一式就等于自己的左右手,所以如何觀察、怎么用槍都是必須要熟練掌握的。我們當時也有很多顧問,進行了專業(yè)射擊訓練。


新京報:劇中打完平安縣城后,趙剛和李云龍曾有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話,面對李云龍“亮劍”的比喻,趙剛也點出了本劇的主題:“亮劍,亮出的是氣勢,是膽略,是精神。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你在劇里劇外,是如何看待“亮劍”精神的?


何政軍:《亮劍》的拍攝確實艱辛,跟現(xiàn)在的拍攝條件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這部劇幾乎全實地拍攝,不會有什么影視基地、什么綠幕,更別提拍完了找個地方吹空調休息,當時我們去的都是原始村落,大多戲都在零下十幾二十攝氏度拍攝。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氣特別冷,每次到現(xiàn)場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點篝火,至少大家可以暖和一點;住的是老百姓廢棄的房子,吃飯的時候盒飯里總有黃沙,飛沙走石的,那時候拍戲都不用定妝,風一吹,就定好了。但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還是能夠憑借“亮劍精神”拼了出來。趙剛說的這句話對我來說絕不單是臺詞,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本身就出生在軍人家庭,革命先輩的東西一直在影響著我,可能我不會隨時隨地做到那么完美,但是我一定是拼盡全部努力在完成一件事,努力展現(xiàn)那一輩抗戰(zhàn)英雄的精神面貌。


儒雅的政委趙剛也會發(fā)火罵人,在何政軍看來,有時這樣處理會使人物性格豐滿,也會更應景。


新京報:趙剛在劇中開始時比較儒雅,后來隨著與李云龍的逐漸接觸和磨合,有時也開始說臟話和發(fā)脾氣,有觀眾說這個角色的“驢化”(發(fā)犟種驢脾氣)轉變很生動。除了趙剛之外,好像你飾演的角色從來沒有說過臟話,你是如何看待這個角色逐漸“驢化”的那些發(fā)脾氣甚至說臟話的鏡頭?


何政軍:我認為,塑造一個人物是要有遞進、變化的,從最初相互的不了解或是排斥,到相互了解融合成為生死之交,它是漸進的過程,兩個人是相互影響的。對于趙剛來說,他肯定會受到李云龍的影響,李云龍亦然,他也會被趙剛的儒雅和理性影響。再加上我和李幼斌也相互信任,從劇本提供的框架、規(guī)定情景,從這里尋找最自然、正確的表演方式。劇本塑造的人物已經很豐滿了,有些地方我們可以即興再加一些更生動的表達。比如李云龍重傷住院那場戲,我在他旁邊講了很長一段話,后來他蘇醒過來,劇本上本來寫的是“老李,我說吧,你死不了”,但我覺得這句話不過癮,就跟導演要求,改成“老李,我就說你他娘的死不了”,這三個字(臟話)其實能更好地展現(xiàn)當時他們的關系,也更應景了。


新京報:劇中李云龍攻打土匪的黑云寨后被撤職,趙剛和他有一段交心的經典鏡頭(趙剛:“你老指著讓我給你提個醒,你自己腦子呢!人不能讓一塊石頭絆倒三回是不是!”李云龍:“你老趙說話又不憑良心了,你住院一趟,我李云龍丟了三樣東西!老婆、老婆被鬼子殺了,生生死死的兄弟被土匪剁了腦袋,再加上你這個昏迷了二十三天的政委!就算是塊石頭,揣在我李云龍的胸口也該焐熱了不是!我不是鐵打的,我也有心!我也有肝!我也有感情!你說!你不在!我跟誰說去!”)這個鏡頭也是劇中著名的淚點之一,你還記得拍攝這個鏡頭的幕后嗎,拍了多少條過的?


何政軍:拍攝那天的河北特別冷,冰天雪地的,大概零下十多攝氏度,我們當時就一臺攝像機,拍了他拍我,一切都很順利,在那個環(huán)境下自然而然就是角色,也就拍了一條。其實我們對于這兩個角色的詮釋已經有了很多儲備,在進組以后我和李幼斌也經常在一起對詞,沒事兒就研究一下該怎么說,怎么反應,所以拍攝很順利,但我記得拍完后我們也很難出戲,當時就感覺腦缺氧,腦仁疼,確實是把感情都真實傾注其中了。


何政軍飾演的趙剛和李幼斌飾演的李云龍在《亮劍》中有很多精彩的對手戲。


新京報:最近網絡上關于“中式硬漢”、“理想型伴侶”的討論中,你飾演的趙剛政委常常被大家提起。時隔二十年,這個角色依然擁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您最初對此有預料嗎?


何政軍:我沒有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但確實沒有預料到這部劇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只能說我們很努力、用心地完成了一個角色,僅此而已。但真的每當路上遇到觀眾叫我趙政委,我內心是非常感動的,畢竟塑造的角色大家記住了,說明我們當時的努力沒有白費。


新京報:現(xiàn)在也有很多年輕演員出演抗戰(zhàn)題材影視作品,你對這些后輩有什么寄語?


何政軍:我不敢(寄語),因為每一代人對世界的認知和工作方式都不一樣,我們當時就按照一種我們覺得的正確感覺和認知塑造角色,完成了這樣一個工作??傊總€角色面前確實要將自己歸零,經典都是不要命的、努力拼出來的,每一個在你面前的角色,都需要你認真對待。


新京報:在你看來,我們現(xiàn)在的影視從業(yè)者應該怎么堅持并實踐“亮劍”精神?請你用一句“亮劍式宣言”總結你的藝術信仰。


何政軍:亮劍精神,是非常受用的,那種艱苦卓絕,奮斗到底的剛毅堅信,我應該以這種精神指導自己,對今后的工作、如何對待家人朋友等都會產生影響??偨Y藝術信仰的話題有點大,只能說,我從事的工作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要不斷給自己設置挑戰(zhàn)和障礙,每次越過障礙和困難,不重復自己,我就能夠達成新目標,就像每次接到一個新角色,都是對舊我的一次告別,要用這份亮劍精神,不斷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李立軍